異麥芽酮糖醇在口腔崩解片中的甜味掩蓋與口感優(yōu)化
發(fā)表時間:2025-09-25口腔崩解片(Orally Disintegrating Tablets,ODTs)作為一種無需用水即可在口腔內(nèi)快速崩解(通?!?span style="font-family:Calibri">60 秒)的固體制劑,核心優(yōu)勢在于適配吞咽困難人群(老人、兒童、臥床患者)及需快速起效的場景(如鎮(zhèn)痛、止吐),但其研發(fā)常受限于兩大口感痛點:一是多數(shù)藥物(如布洛芬、喹諾酮類抗生素)自帶的苦味或刺激性,直接刺激味蕾引發(fā)不適;二是崩解后易殘留粗糙顆粒感、黏膩感,降低用藥依從性。異麥芽酮糖醇作為源于蔗糖的功能性糖醇,憑借“溫和甜味+快速溶解+低吸濕性+良好成型性”的綜合特性,既能通過多機制實現(xiàn)藥物苦味掩蓋,又能優(yōu)化崩解后的口腔觸感,成為口腔崩解片輔料中的理想選擇。
一、口腔崩解片的口感痛點與異麥芽酮糖醇的適配性
要理解異麥芽酮糖醇的作用價值,需先明確口腔崩解片的核心口感需求,及其與異麥芽酮糖醇理化特性的契合度。
(一)口腔崩解片的兩大口感痛點
味覺不適:苦味與刺激性的直接沖擊多數(shù)藥物分子含苦味基團(如生物堿的氨基、抗生素的內(nèi)酯環(huán)),在口腔崩解時會直接與味蕾的苦味受體(TAS2R 家族)結合,激活苦味信號;部分酸性藥物(如阿司匹林)還會釋放氫離子,刺激口腔黏膜產(chǎn)生灼燒感或酸澀感。這種味覺不適是導致患者(尤其兒童)拒絕用藥的關鍵 —— 例如未掩蓋苦味的鹽酸小檗堿ODTs,兒童用藥依從性僅30%-40%,遠低于甜味優(yōu)化后的85%以上。
物理觸感不佳:崩解殘留與黏膩感口腔崩解片需兼顧“快速崩解”與“口感細膩”,但若輔料選擇不當,易出現(xiàn)兩種問題:一是稀釋劑(如乳糖、甘露醇)的結晶顆粒未充分分散,崩解后殘留微小固體顆粒,形成沙礫感;二是高分子黏合劑(如羥丙甲纖維素HPMC)崩解后形成黏稠膠體,附著在舌面或口腔黏膜,產(chǎn)生“糊口”感,這些觸感問題會延長口腔不適體驗,即使苦味已緩解,仍會降低用藥滿意度。
(二)特性適配優(yōu)勢
異麥芽酮糖醇(6-O-α-D-吡喃葡萄糖基-D-山梨糖醇與1-O-α-D-吡喃葡萄糖基-D-甘露糖醇的混合物)的分子結構與理化特性,恰好針對性解決上述痛點:
溫和甜味與低甜度:甜度約為蔗糖的45%-60%,無蔗糖的甜膩感、木糖醇的清涼后味,既能通過甜味信號中和苦味,又不會因甜度過高引發(fā)齁感,適配長期用藥場景;
快速溶解與無殘留:在唾液中30秒內(nèi)可完全溶解(25℃時溶解度達 25g/100mL),溶解后形成透明低黏度溶液(20%水溶液黏度僅5-10mPa・s,接近純水),無固體顆粒殘留,避免沙礫感與黏膩感;
低吸濕性與成型性:相對濕度(RH)≤60%環(huán)境下吸水量僅0.5%-1.0%(遠低于山梨糖醇的5%-8%),可避免片劑吸潮結塊;同時可壓性優(yōu)異,壓縮后片劑硬度達2-3kg(兼顧運輸穩(wěn)定性),且不影響崩解速率;
高安全性與生物相容性:在小腸內(nèi)通過α-葡萄糖苷酶緩慢代謝,不依賴胰島素(適合糖尿病患者),單次口服≤20g時無胃腸道不適,適配老人、兒童等特殊人群。
二、甜味掩蓋機制:從味覺到分子的多維度阻斷
異麥芽酮糖醇對藥物苦味的掩蓋并非簡單“甜味覆蓋”,而是通過“味覺拮抗-物理阻隔-分子相互作用”的協(xié)同效應,從苦味感知、藥物釋放、分子活性三個層面實現(xiàn)高效阻斷。
(一)味覺拮抗:甜味信號抑制苦味感知
口腔味覺系統(tǒng)中,甜味與苦味存在天然拮抗關系 —— 甜味受體(TAS1R2/TAS1R3)的激活會通過中樞神經(jīng)信號“壓制”苦味受體(TAS2R)的信號輸出,降低苦味感知靈敏度。異麥芽酮糖醇的溫和甜味可精準觸發(fā)這一機制:
其分子中的羥基(-OH)與甜味受體結合位點匹配,激活甜味信號通路,釋放“愉悅味覺”;
這種甜味信號會提升苦味感知閾值 —— 例如原本0.1mg/mL即可感知的布洛芬苦味,添加異麥芽酮糖醇后,需 0.3-0.5mg/mL 才會被察覺。電子舌檢測顯示,含40%-50%異麥芽酮糖醇的布洛芬ODTs,苦味強度值從6.5(滿分10)降至2.0以下,志愿者“苦味不適”評分顯著降低。
(二)物理阻隔:延緩藥物與味蕾接觸
異麥芽酮糖醇可通過“基質(zhì)包裹”或“微包衣”形成物理屏障,延遲藥物分子釋放,避免崩解初期藥物直接刺激味蕾:
基質(zhì)包裹:甜味先釋放,藥物后釋放制備時將藥物微粉(粒徑<10μm)與異麥芽酮糖醇粉末充分混合壓片,異麥芽酮糖醇在片劑內(nèi)部形成致密基質(zhì),藥物顆粒被均勻包裹??谇槐澜鈺r,異麥芽酮糖醇優(yōu)先溶解釋放甜味,30秒內(nèi)占據(jù)味覺主導;隨后基質(zhì)逐漸瓦解,藥物分子緩慢釋放,此時苦味已被甜味掩蓋。例如鹽酸左氧氟沙星ODTs中,異麥芽酮糖醇占比50%時,崩解初期(0-15秒)僅感知甜味,15-30秒藥物才少量釋放,苦味感知微弱。
微包衣:精準控制藥物釋放速率對苦味極強的藥物(如鹽酸小檗堿),可先用異麥芽酮糖醇溶液(10%-15%濃度)通過流化床包衣,在藥物顆粒表面形成5-10μm厚的糖醇膜,這膜在唾液中緩慢溶解(溶解速率比純異麥芽酮糖醇慢2-3倍),可確??谇煌A羝陂g(30-60秒)藥物釋放率僅10%-15%(未包衣組達40%-50%),從源頭減少苦味刺激。
(三)分子相互作用:降低藥物苦味基團活性
異麥芽酮糖醇分子中的羥基(-OH)與少量氧化產(chǎn)生的羧基,可通過氫鍵或范德華力與藥物苦味基團(如氨基、內(nèi)酯環(huán))結合,改變藥物分子空間構象,降低苦味基團的活性,例如對含氨基的普魯卡因類藥物,異麥芽酮糖醇與藥物的結合能達-5.2 kcal/mol(結合能越低,相互作用越強),顯著低于山梨糖醇的-3.8kcal/mol,可有效削弱苦味基團與味蕾受體的結合能力。
三、口感優(yōu)化路徑:解決物理觸感痛點
除甜味掩蓋外,異麥芽酮糖醇還通過調(diào)控崩解過程、改善口腔殘留、緩沖黏膜刺激,全面優(yōu)化口腔崩解片的物理觸感。
(一)調(diào)控崩解速率:避免“過快粗糙”與“過慢拖沓”
口腔崩解片的理想崩解時間為30-60秒:崩解過快(<20秒)易導致藥物與輔料顆??焖俜稚ⅲ纬纱植趹腋∫?;崩解過慢(>60秒)則延長口腔停留時間,增加苦味與刺激感。異麥芽酮糖醇通過以下方式精準調(diào)控:
粒徑搭配:采用“細粉(50-100目): 粗粉(20-40目)=7:3”的混合比例 —— 細粉加速溶解,粗粉增加片劑內(nèi)部孔隙,促進唾液滲透,使崩解過程從“快速碎裂”變?yōu)椤熬鶆蚍稚ⅰ保?/span>
協(xié)同崩解劑:與超級崩解劑(如交聯(lián)聚維酮PVPP、交聯(lián)羧甲基纖維素鈉CCMC-Na)配合,異麥芽酮糖醇溶解產(chǎn)生的孔隙為崩解劑吸水膨脹提供空間,進一步優(yōu)化崩解均勻性,例如含5% PVPP的布洛芬ODTs中,添加異麥芽酮糖醇后,沙礫感評分從6.0(未添加組)降至2.0以下。
(二)改善口腔殘留:無顆粒、無黏膩
口腔殘留感的核心源于固體顆粒與高黏度膠體,異麥芽酮糖醇的特性可從根本上解決:
無固體殘留:完全溶解后無任何結晶或顆粒殘留,避免乳糖(高濃度下易析出結晶)、甘露醇(溶解慢易留痕)的沙礫感,志愿者“無殘留感”評分達9.0(滿分10);
低黏度抗黏膩:溶解后溶液黏度極低,不會像HPMC那樣形成黏稠膜附著舌面,“黏膩感”評分僅1.5(HPMC組達7.0),吞咽后無“糊口”體驗。
(三)緩沖黏膜刺激:保護口腔黏膜
部分酸性藥物(如阿司匹林)或刺激性藥物會損傷口腔黏膜,異麥芽酮糖醇可通過兩種方式緩解:pH緩沖:自身溶液呈弱中性(pH6.5-7.0),可中和藥物釋放的氫離子,避免口腔局部pH<5.5(酸性環(huán)境易刺激黏膜),例如阿司匹林ODTs中添加異麥芽酮糖醇后,黏膜刺激評分從7.0降至3.0以下;
黏膜保護:溶解后在黏膜表面形成薄水化膜(通過氫鍵與黏膜蛋白結合),阻隔藥物刺激性分子與黏膜細胞接觸,體外實驗顯示,異麥芽酮糖醇處理后,口腔黏膜細胞對鹽酸小檗堿的損傷率從 45% 降至15%。
本文來源:西安浩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官網(wǎng)http://www.zhifantuwen.cn/
